SPECIAL TREATMENT
特色療法
疼痛科典型病例分享
疼痛科典型病例分享
患者,女,62歲。
主訴:反復腰痛15年,加重1周。
現病史:患者緣于15年前因工作需要常搬重物導致腰部疼痛,曾在當地醫(yī)院拍片檢查,診斷為:腰4-5間盤突出癥;經中醫(yī)針灸理療后(具體不詳),腰痛稍有緩解。此后每遇勞累和天氣變化后,腰痛仍反復發(fā)作,站立、久坐和活動勞累時疼痛加劇,臥床休息后稍緩解,未予重視。1周前上述癥狀無明顯誘因逐漸加重,呈持續(xù)性鈍痛,未放射至他處,腰部不能受力,彎腰及下蹲困難,伴右臀部及右腿后側牽扯痛,疼痛評分7分,為求進一步診治,遂來我科就診。病程中,患者一般情況良好,無畏寒、發(fā)熱,無盜汗、納差,無進行性消瘦,無腹痛、腹脹,無心慌、胸悶,飲食尚可,精神及睡眠欠佳,二便正常,近期體重無明顯變化。
既往史:雙側頸內動脈內-中膜不均勻增厚伴左側斑塊,血脂總膽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。
個人史:無其它疫區(qū)旅居史,居住環(huán)境良好,無工業(yè)毒物、粉塵、放射性物質接觸史,無煙酒等不良嗜好,性情溫和。
家族史:否認家族遺傳病史,否認家族性腫瘤病史。
體格檢查:血壓127/83mmHg。心率78次/分。發(fā)育正常,營養(yǎng)良好,痛苦面容,神志清,精神欠佳,語言流利,查體合作,自動體位。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,無皮疹、皮下出血,無皮下結節(jié)、瘢痕,毛發(fā)分布正常,皮下無水腫,無肝掌、蜘蛛痣。全淺表淋巴結無腫大。頭顱無畸形、壓痛、包塊、無眼瞼水腫,結膜見異常, 眼球運動未見異常,鞏膜無黃動脈博動未見異常,頸靜脈無怒張,肝頸靜染,瞳孔等大等圓,直徑約3mm,對光反射靈敏,外耳道無異常分泌物,乳突區(qū)無壓痛。外鼻無畸形,鼻通氣暢,鼻翼無扇動,兩側副鼻竇區(qū)無壓痛,口唇無發(fā)紺,口腔粘膜未見異常。伸舌無偏斜、震顫,齒齦未見異常,咽部粘膜未見異常,扁桃體無腫大。頸軟無抵抗,氣管居中,頸脈回流征陰性,甲狀腺無腫大,無壓痛、震顫、血管雜音。胸廓未見異常,胸骨無壓痛,乳房正常對稱。呼吸運動未見異常,肋間隙未見異常。叩診清音,呼吸規(guī)整,雙肺呼吸音清晰,雙側肺未聞及干、濕性羅音,無胸膜摩擦音。心前區(qū)無隆起,心尖搏動未見異常,心濁音界未見異常,心率72次/分,律齊,各瓣膜聽診區(qū)未聞及病理性雜音,無心包摩擦音,腹平坦,無腹壁靜脈曲張,腹部飽脹,無壓痛、反跳痛。肝臟肋下未觸及,脾臟肋下未觸及,Murphy氏征陰性,肝區(qū)無叩擊痛、腎區(qū)無叩擊痛,無移動性濁音。腸鳴音未見異常,4次/分。肛門生殖器未查。
專科檢查:腰椎生理曲度變直,L4/L5棘突間隙壓痛、叩擊痛,右側椎旁壓痛、叩擊痛陽性,直腿抬高試驗左(70°)右(60°),雙側股神經牽拉試驗(-),胸腹墊枕試驗(+)。雙下肢肌力、肌張力正常。皮膚淺感覺未見明顯異常,雙側膝腱反射、雙跟腱反射存在,病理反射未引出。余無異常。
診斷:
腰椎間盤突出
治療方案:
予中藥涂擦治療(涂于腰部)、中頻脈沖電治療(患處,每天2次,每次24分鐘)、中藥熏洗治療(每天1次,每次30分鐘)、針刺、艾灸治療(腰陽關、大腸俞、腎俞、關元俞、委中、足三里等)聯合腰椎正骨牽引治療(每天1次,每次30分鐘)。
治療效果:
經治療2周后,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癥狀基本消除,再行鞏固治療3天。指導患者在家自行腰背部肌肉功能鍛煉,注意避免彎腰搬重物。后1月及3月電話回訪均恢復良好。
推薦醫(yī)生